时间: 2025-04-26 10: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1:36
“丧病”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而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口语表达,用来形容某人行为异常、精神状态不佳或者表现出极度的消极情绪。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丧失理智”或“病态的行为”。
在不同的语境下,“丧病”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丧病”这个词的词源并不明确,但它显然是由“丧”和“病”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失去”和“疾病”。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主要出现在非正式的口语交流中。
在**文化中,“丧病”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通常用来批评或嘲笑某人的行为。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正常行为和精神状态的期待。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理智、失控和不可预测的行为。在表达时,我会谨慎使用这个词,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使用“丧病”这个词,因为它带有较强的贬义。我更倾向于使用更中性的词汇来描述他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丧病的夜里,
星辰也失去了光芒,
我的心,如同被黑暗吞噬,
寻找着一丝希望的光亮。
视觉上,“丧病”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比如破败的街道或阴沉的天空。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嘈杂或混乱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azy”或“insane”,但这些词在英语中的使用更为普遍,且含义更为中性。
“丧病”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主要用于口语交流中。它在文学和日常对话中都有应用,但需要谨慎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注意词汇的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带有贬义的词汇。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