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4:30
“丧胆消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丧失勇气和精神,形容极度恐惧或极度沮丧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极端困难或危险时的心理状态。
“丧胆消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心理状态的深刻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口语环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勇气和坚韧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丧胆消魂”这个成语在描述个体或集体在面对困难时的软弱状态,与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形象形成对比。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哀。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时的无助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在面对家庭变故时表现出丧胆消魂的状态,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黑暗吞噬了希望,人们丧胆消魂,在寂静中寻找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黑暗中无助徘徊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音乐或寂静中的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ralyzed with fear”或“crushed by despair”,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情感状态。
“丧胆消魂”这个成语深刻地描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它在文学和口语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深入理解汉语文化和丰富语言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
3.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4.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