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18:00
“丧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失去勇气或胆量。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压力时,感到极度恐惧,以至于无法采取行动或做出决定。
“丧胆”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丧”意为失去,“胆”指胆量或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胆量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丧胆”往往带有负面评价,暗示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缺乏应有的勇气和决心。
“丧胆”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助、恐惧和失败。它可能影响人们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看法,尤其是在需要勇气和决断的场合。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感到丧胆,但通过不断的练*和准备,最终克服了这种恐惧,这让我意识到勇气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丧胆”融入描述战争或内心斗争的场景,如:
战鼓隆隆,铁骑如潮,
将士们的心,却在颤抖。
丧胆之影,悄然降临,
勇气之光,何处寻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士兵在战场上,面露恐惧,步履蹒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紧张的旋律,来表达“丧胆”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英语中,“丧胆”可以对应为“lose courage”或“be overcome with fea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丧胆”这个词在描述人类面对恐惧时的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勇气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丧胆”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