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08
“何乐而不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或“为什么不去做呢?”。这个成语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意味着某件事情既有益又有趣,因此没有理由不去尝试或接受。
在不同的语境中,“何乐而不为”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何乐而不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一种常见结构,即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某件事情的合理性和吸引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依然很高,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抓住机会,勇于尝试新事物,这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因为不断学和适应新环境是成功的关键。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勇于接受挑战和享受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在面对困难和不确定性时尤为重要。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鼓励自己和他人尝试新事物。例如,当朋友犹豫是否参加一个新课程时,我会说:“这个课程听起来很有趣,何乐而不为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光初照,鸟语花香,
新的一天,何乐而不为?
勇敢前行,探索未知,
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清晨的阳光、鸟儿的歌唱和人们充满活力的早晨锻炼场景。视觉上,它与明亮、清新的画面相关;听觉上,它与欢快的鸟鸣和人们的笑声相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y not?”或“What's the harm in trying?”,它们都传达了一种积极尝试和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何乐而不为”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在面对新挑战时保持开放和乐观的心态。
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
1.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2.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5.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