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21:14
“五尺之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身高五尺的儿童。在古代**,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五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5米左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年幼的孩子,强调其年幼无知或身材矮小。
在文学作品中,“五尺之童”常常用来形容孩子的天真无邪或无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儿童教育或成长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儿童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同义词:
反义词:
“五尺之童”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度量衡系统。在古代,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五尺大约相当于一个儿童的平均身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年幼的孩子,并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儿童常常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五尺之童”这个词汇也承载着对儿童的期望和关爱。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强调儿童的重要性和需要得到的教育。
“五尺之童”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关爱。它让我联想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需要被呵护的一面。这个词汇也提醒我,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教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儿童福利机构做志愿者,那里的孩子们大多都是五尺之童。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需要被关爱的一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尺之童”:
五尺之童,天真无邪,
在阳光下嬉戏,无忧无虑。
他们的笑声,如清泉般纯净,
在心田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当我想到“五尺之童”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孩子们在公园里奔跑的画面,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我感到温馨和幸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hild of five feet”,但这个表达在英语中并不常用。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年幼的孩子,但具体的词汇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五尺之童”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儿童的生理特征,还承载着对儿童的关爱和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僮】 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壮”的原字,1965年改“僮”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