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0:16
“五山”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五座山,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在文化中,“五山”可能特指五座著名的圣地。在地理或旅游领域,它可能指代五座著名的山峰或山脉。
“五山”作为一个词汇,其基本结构来源于“五”和“山”的组合。在历史上,这个词汇可能随着**文化的传播而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在文化中,“五山”可能与道教或的圣地有关,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山”给人以壮丽、神秘和崇高的感觉,常与探索、修行和自然美景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攀登某五山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会加深对“五山”这一词汇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五山之巅,云雾缭绕,心随风起,梦与日长。”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五山”可能指代特定的寺庙群,这与的五岳有所不同。
“五山”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地理实体,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