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3:20
“五尺童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身高五尺的儿童”。在**古代,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五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5米左右,因此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年纪较小但身高已经接近成人的男孩。
“五尺童子”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度量衡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尺的长度标准有所变化,但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保持不变。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度量衡的统一和语言的现代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五尺童子”常被赋予积极的形象,如聪明、勇敢、早熟等,这与古代社会对儿童的期望和教育观念有关。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对少年英雄的敬仰和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人物或古典文学时,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五尺童子”作为一个角色,赋予他超越年龄的智慧和勇气,以此来探讨成长和责任的话题。
想象一个身穿古代服饰的少年,站在古老的庭院中,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五尺童子”的形象。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尺童子”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young prodigy”(年轻的天才)或“child hero”(儿童英雄)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五尺童子”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人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度和文化底蕴。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培根笛卡儿之学说》:“欧美~所莫不钦诵,而吾国人所当探求其故者也。”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