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2:54
“燧火”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燧石或其他硬石敲击金属(如铁)产生的火花,用以点燃易燃物,如木屑或干草,从而生火。在古代,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火方法。
在文学中,“燧火”常被用来象征启蒙、智慧或文明的开始。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的生火技术。
“燧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燧”指的是一种可以产生火花的石头,而“火”自然是指火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特指用燧石生火的方法。
在许多文化中,火被视为生命和能量的象征。因此,“燧火”作为一种生火方式,也承载了这种象征意义,尤其是在描述人类文明早期的生活和技术时。
“燧火”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原始、自然和生存的挑战,同时也可能激发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赞赏。
在户外生存训练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燧石和钢片来产生燧火,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能。
在诗歌中,可以将“燧火”比喻为内心的激情或灵感:
心中的燧火, 在寂静的夜里闪烁, 点燃了梦想的火焰。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夜晚,一个人用燧石敲击铁片,火花四溅,最终点燃了篝火,这个过程充满了视觉和听觉的动态美。
在不同的文化中,生火的方法和技术各不相同,但“燧火”作为一种基本的生火方式,在许多古代文明中都有记载。
“燧火”不仅是一个描述古代生火技术的词汇,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在学习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欣赏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智慧和创造力。
1.
【燧】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燧,塞上亭守烽火者。 、 《玉篇》-燧,以取火于日。 、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论语·阳货》-钻燧取火。 、 《左传·文公十年》-命夙驾载燧。 、 《人类的出现》-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幽王为熢燧。
【组词】
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