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7:48
尘羹涂饭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尘土和羹汤混合,涂在饭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食物极其简陋,或者比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无法下咽。
在文学作品中,尘羹涂饭 常用来描绘战乱、灾荒或贫困时期的悲惨生活场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同义词:粗茶淡饭、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反义词:山珍海味、锦衣玉食、丰衣足食
尘羹涂饭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困和艰难生活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描述极端贫困和艰苦生活时仍然有效。
在文化中,食物一直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尘羹涂饭** 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视,以及对贫困和苦难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饥饿、贫困和生活的艰辛,唤起对那些生活在困境中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有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这让我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尘羹涂饭的日子, 星光也显得黯淡。 心中的希望, 在风中摇曳,不灭。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破旧的屋子里,一家人围坐在一张破桌子旁,桌上摆着一碗混有尘土的羹汤和几碗饭。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沉重和悲伤。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吃草根树皮”或“喝西北风”,都是用来形容极端贫困和艰难生活的。
尘羹涂饭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极端贫困和艰难生活中的状态。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南宋以后之俗学,如尘羹涂饭,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弃之。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羹】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引证】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3. 【涂】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4.
【饭】
(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饭,食也。 、 《礼记·玉藻》-饭飱者三饭也。 、 《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 、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 、 《孟子·尽心下》-饭糗(干粮)茹草。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组词】
尚能饭否;饭粥、 饭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