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3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33:14
残害:指故意造成严重伤害或损害,通常涉及对人的身体或精神的严重伤害。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暗示了暴力、残忍和不道德的行为。
“残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于描述战争中的破坏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个人的严重伤害。
在许多文化中,“残害”与道德和法律的界限紧密相关。它常常被用作谴责暴力和不公正行为的词汇。
“残害”一词通常引发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愤怒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痛苦和无助的画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动物保护活动中对动物残害的讨论,这让我更加关注动物福利问题。
在诗歌中:
在那黑暗的角落,
残害的阴影悄然蔓延,
无辜的灵魂在哭泣,
寻求一丝光明的救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暴力场景的画面,如受伤的人或动物,这会增强“残害”一词的视觉冲击力。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痛苦的呻吟或哭泣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maltreatment”或“torture”,德语中的“Quälerei”,都与“残害”有相似的含义,但每个词汇的具体用法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残害”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极端的暴力行为,还激发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立场至关重要。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