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0:19
东坡羹:东坡羹是一种传统的**菜肴,以其创始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苏轼)命名。这道菜通常由多种蔬菜和肉类制成,以清淡、鲜美著称,反映了苏东坡对美食的追求和烹饪艺术。
在文学中,东坡羹常被用来象征苏东坡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尤其是在描述其生活态度和饮食文化的作品中。在口语中,提及东坡羹可能是在讨论传统**菜肴或苏东坡的文化影响。在专业领域,如烹饪学或食品历史学,东坡羹是一个研究对象,探讨其烹饪方法和历史背景。
同义词:苏菜、文人菜、清淡菜 反义词:重口味菜、油腻菜
东坡羹的名称来源于苏东坡,他在流放期间创造了这道菜,用以表达对简单生活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坡羹成为了**饮食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菜肴,被广泛传承和改良。
在文化中,东坡羹不仅是一道菜,更是苏东坡文化形象的一部分,代表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品味和对美食的追求。它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坡羹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给人一种淡雅、宁静的感觉。它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和情感的寄托。
在日常生活中,东坡羹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体验,通过制作和品尝这道菜,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东坡的生活哲学和**传统饮食文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东坡羹香飘古韵,文人墨客共品尝。”
东坡羹的制作过程和成品可以激发人们对古代厨房和文人生活的视觉联想。相关的烹饪节目或纪录片可以提供听觉上的联想,如锅碗瓢盆的声音和烹饪时的对话。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菜肴可能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制作方法,但都体现了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东坡羹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连接了历史与现代,文学与生活。通过对东坡羹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其应用的价值。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坡】
(形声。从土,皮声。本义:山地倾斜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坡,陂也。 、 《诗·卫风·氓》。传:“泮,坡也。”-隰则有泮。
【组词】
山坡;上下坡;坡土、 坡陀、 坡坂、 坡梁、 坡垅、 坡撇
3.
【羹】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引证】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1. 【东坡】 东边坡地; 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 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