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3:47
词汇“尘至”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文学性的表达。根据字面意思,“尘”通常指尘埃、尘土,而“至”表示到达、到来。因此,“尘至”可以理解为尘埃的到来或尘土的降临。
由于“尘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尘”和“至”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修辞目的。
在**文化中,尘埃常常与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联系在一起,因此“尘至”可能在描述历史或文化变迁时有所应用。
由于“尘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尘至”来描绘一种历史的沉淀或自然的变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dust arrives”或“dust falls”。
“尘至”作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使用主要集中在文学和修辞中,用于营造特定的氛围或描述特定的自然现象。在日常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常见。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