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5:31
“德行”一词在中文中的基本含义是指道德品行,即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表现。它通常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
在文学作品中,“德行”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如“他的德行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如“你这德行,还想当领导?”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中,“德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探讨道德行为的本质和价值。
这些词汇在细微差别上,“德行”更侧重于个人的道德表现和修养,而“品行”和“品德”则更广泛地指个人的行为和品质。
“德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德”指道德、品德,“行”指行为、行动。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和《孟子》中,已有对“德行”的讨论和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传统文化中,“德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儒家思想尤其重视德行,认为它是社会和谐与个人成功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尽管价值观多元化,但德行依然被视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提到“德行”,我联想到的是正直、诚信和责任感。这个词给我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社会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的德行深深影响了我。他不仅在学术上指导我,更在品德上给予我榜样,让我明白了德行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德行”:
在风雨中坚守德行,
如同灯塔指引航向。
品德的光辉,
照亮前行的路。
提到“德行”,我联想到的是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在公园里默默地捡拾垃圾,他的行为无声地传递着德行的力量。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歌颂美德的歌曲,旋律温暖而鼓舞人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irtue”或“moral conduct”,它们都强调道德品质和行为。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德行的重视是普遍的。
通过对“德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评价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指导我行为和思考的重要概念。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注重德行的培养,努力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