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7:23
“德被四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德行遍布四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或美德广泛传播,受到四面八方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
在文学作品中,“德被四方”常用来赞颂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正面角色,如“孔子德被四方,为后世所敬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品德的赞赏,例如:“他的善行德被四方,社区里无人不晓。”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伦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同义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德隆望尊 反义词:德*能鲜、****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或缺失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围绕“德”这一核心概念。
“德被四方”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的社会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德行的广泛传播和认可——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德行被视为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德被四方”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扬,也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肯定。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温暖、尊敬和榜样的力量。它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些在社区中做出显著贡献的人,如志愿者或慈善家,他们的行为和精神确实能够“德被四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德被四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心所向。”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面带微笑,周围是尊敬他的人群。听觉上,可能是赞美的声音和和谐的乐曲,象征着德行的传播和接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s/Her virtues are known far and wid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相似,即个人的美德被广泛认可。
“德被四方”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扬,也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肯定。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道德价值在社会中的作用。
周文王与周武王~,才会取代殷纣的天下。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被】
(后作“披”)。
搭衣于肩背。
【引证】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楚辞·屈原·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
【组词】
被巾、 被缁、 被以虎文、 被衣、 被练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