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5:53
“山禽”一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生活在山区的鸟类。它通常用来泛指那些栖息在山林中的鸟类,包括各种野鸡、山雀、鹰等。
在文学作品中,“山禽”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或者象征着自由和野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具体的鸟类,尤其是在谈论自然或野生动物时。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鸟类学,“山禽”可能会有更具体的分类和研究对象。
“山禽”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山”和“禽”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禽”泛指鸟类,因此“山禽”即指山中的鸟类。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山禽常常被赋予诗意和哲理的象征意义。例如,山禽的自由飞翔常被用来比喻人的自由精神或隐逸的生活态度。
提到“山禽”,我联想到的是清新的大自然和宁静的山林。这种联想带给我一种平和和放松的情感体验,也让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我的一次山中徒步旅行中,我亲眼见到了几种山禽,它们的美丽和自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禽”:
山禽在林间轻唱, 自由的旋律飘扬。 晨露滴落,清风徐来, 山禽的歌声,是大自然的馈赠。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山林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几只山禽在枝头欢快地鸣叫。这种场景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有听觉上的愉悦。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untain birds”或“forest birds”,它们在描述上更为直接,但缺乏“山禽”这一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诗意。
通过对“山禽”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描述自然和表达情感时。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禽】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禽,走兽总名。 、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 《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 《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 、 《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六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汉·王充《论衡·遭虎》-虎亦诸禽之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