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2:16
“偷天妙手”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技艺高超,能够巧妙地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或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偷取天机的高超手法”,强调的是技巧的非凡和效果的惊人。
“偷天妙手”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偷天”和“妙手”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的是一种超凡的技巧和效果。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就已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演变。
在**文化中,“偷天妙手”常常与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些高手往往拥有超凡的武艺和智慧,能够在危机中化险为夷。这种文化背景下的词汇使用,反映了人们对技艺高超者的崇拜和向往。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惊叹和敬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展现出非凡能力的人,这种联想激发了我对卓越技能的向往和对挑战的勇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手工艺品制作比赛中看到一位参赛者的作品,他的技巧和创意让我想到了“偷天妙手”这个词汇。他的作品不仅美观,而且功能性极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下,他的手艺如偷天妙手,
编织出梦幻般的丝绸,
每一缕光影,都是他巧夺天工的证明。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位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他的手势和动作如同“偷天妙手”,观众们的惊叹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震撼的视听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sterful hand”或“a magician's touc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技巧的高超和效果的惊人。
“偷天妙手”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描述高超技艺时有了更生动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
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妙】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少,少亦声。美妙少女。本义:美,好)。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尽所历妙。
【组词】
天镜之句为妙;妙巧、 妙香、 妙丽、 妙观、 妙引、 妙色
4.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