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8:1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8:12:38
“偷奸耍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做事时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耍弄小聪明,以逃避责任或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诚实、不正直、喜欢钻空子的人。
在不同的语境中,“偷奸耍滑”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偷奸耍滑”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不诚实行为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诚实守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偷奸耍滑”这个词汇在社会中通常带有负面含义,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这个词汇通常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不信任。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不诚实、不可靠的人,影响人们对于某人的整体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偷奸耍滑的行为,比如在工作中有人推卸责任,或者在考试中作弊。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重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偷奸耍滑”融入到对不诚实行为的描绘中:
在光明的世界里,
偷奸耍滑的影子,
总是悄悄地潜行,
在黑暗中寻找缝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狡猾的人在暗中观察,寻找机会进行不正当的行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诡异的旋律,来增强对“偷奸耍滑”行为的负面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 tricks”或“cheat”,它们在含义上与“偷奸耍滑”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偷奸耍滑”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诚实守信,避免不正当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至关重要。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
3.
【耍】
(会意。从而,从女。而,颊毛。盖谓用颊毛戏弄女子。本义:戏耍。一般指不正当的行为)。
玩耍,游玩;消闲取乐。
【引证】
宋·周邦彦《意难忘》-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 、 《西游记》-一群猴子耍了一会,都去那山涧洗澡。
【组词】
耍水、 耍货、 耍拳、 耍歇
4.
【滑】
(形声。从水,骨声。本义:滑溜,光滑)。
同本义。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间关莺语花底滑。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
【组词】
滑擦、 滑出律、 滑踏、 滑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