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4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47:21
断章摘句 的字面意思是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截取部分句子或段落,而不考虑其上下文的完整性。基本含义是指摘取片段,通常用于批评某人引用他人言论时断章取义,即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忽略或曲解原文的整体意思。
断章摘句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学批评,特别是在诗文评论中,批评家会指出某些引用或解读是断章取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批评不全面或不诚实的引用方式。
在**文化中,强调“文以载道”,即文章应当传达完整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因此,断章摘句被视为一种不尊重原文和作者的行为,反映了社会对完整性和诚信的重视。
断章摘句 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不诚实和片面性。它让人联想到辩论中的不公平策略,或是学术研究中的不严谨态度。
在学术写作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引用他人研究的情况。为了避免断章摘句,我会仔细阅读原文,确保我的引用能够准确反映作者的意图和研究的整体框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断章摘句,诗行间,/ 遗失了完整的光。/ 片段的梦,不连贯的夜,/ 在文字的海洋里漂流。”
断章摘句 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玻璃或断裂的链条,这些图像传达了不完整和分离的感觉。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不连贯的对话或音乐片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aking something out of context" 或 "quoting out of context",意思是从上下文中抽取某部分,使其失去原有的意义。
断章摘句 这个词强调了完整性和诚信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在学*和表达中,我们应该避免断章取义,努力理解和传达信息的完整性。这不仅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断章摘句,如娠如生。
写作文不能把别人的文章~抄袭成文。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3.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4.
【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语句;诗句。
【引证】
《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驴上得句。 、 、 宋·王安石《伤仲永》-书诗四句。 、 宋·沈括《梦溪笔谈》-蒙蒙之句。
【组词】
句式、 句语、 句投、 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