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0:19
词汇“断篇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尤其是在北京话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断篇儿”字面意思是指文章、故事或叙述中断,不完整或不连贯的部分。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或叙述没有讲完,留下了悬念或不完整的感觉。
“断篇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由“断”和“篇儿”组成。在语言演变中,它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保留并使用,逐渐成为描述不完整叙述的常用词汇。
在**北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和简洁的表达方式,因此“断篇儿”这个词汇也反映了这种文化特点。它强调了叙述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反映了人们对清晰表达的重视。
“断篇儿”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完整和悬而未决的感觉,可能会引起听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也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和不满,因为人们通常希望得到完整和清晰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在听别人讲述一个故事或解释某件事情时,发现对方讲得不连贯或中途停止,我可能会用“断篇儿”来形容这种情况,表达我的困惑和不满意。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我可以利用“断篇儿”这个词汇来营造悬念,例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iffhanger”或“incomplete narrative”,它们都表达了叙述不完整的意思,但“断篇儿”更具有方言特色和地域文化背景。
通过对“断篇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文化和社会背景对语言的影响。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意词汇的准确使用,以及如何通过词汇来传达更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篇】
(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
【引证】
《说文》-篇,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 、 《论衡·书说》-著文为篇。 、 《汉书·公孙宏传》-著之于篇。 、 《游天台山赋》-故事绝于常篇。
【组词】
篇翰、 篇卷、 篇册、 篇典、 篇秩、 篇次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