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4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48:35
七步成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七步之内就能完成一篇文章”,用来形容文思敏捷,才情出众,能够迅速构思并完成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故事,据说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了一首诗,以此来避免被兄长曹丕陷害。
在文学语境中,七步成章 常用来赞美诗人的才华横溢,如在评价古代文人时会说他们“七步成章,才高八斗”。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人在短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不仅仅是写作,也可以是解决问题、设计方案等。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教育领域,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讨论创作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同义词: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出口成章 反义词:文思迟钝、才疏学浅、笨嘴拙舌
七步成章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曹植。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了一首诗,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并避免被兄长曹丕陷害。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形容人才华横溢的典型例子。
在文化中,七步成章* 不仅是一个成语,也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智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才华,强调快速学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七步成章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智慧、才华和创造力。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完成任务。
在学*和工作中,我常常用七步成章 来激励自己提高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准备演讲或写作时,我会设定时间限制,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快速构思和表达能力。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七步成章,文思如泉涌,
诗行间,才华尽显。
曹植遗风,今人传承,
智慧光,照亮前行路。
七步成章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文人站在庭院中,手持笔墨,七步之内,一篇佳作跃然纸上。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以及旁观者赞叹的低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mpose a poem in a flash" 或 "write like a
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休道是~。
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还嫌七步成章太慢,又要求应声作诗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