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2:08
断珪缺璧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断珪”和“缺璧”两个词组成。珪和璧都是古代玉器的名称,珪多为长方形,璧为圆形。断珪缺璧字面意思是指玉器断裂或缺损,比喻事物的残缺不全或完美状态的破坏。
在文学作品中,断珪缺璧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缺陷或不完整,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的品德或才能的不完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古代文物的损坏情况。
断珪缺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玉器的重视,玉在**文化中象征着高贵和纯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损坏,也用于比喻意义上的缺陷。
在**传统文化中,玉器被视为吉祥和尊贵的象征。因此,断珪缺璧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完美和完整的追求,以及对缺陷和损坏的遗憾。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遗憾和惋惜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珍贵物品的损坏或美好事物的缺失。它提醒人们珍惜和保护美好的事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些因时间或人为因素而受损的珍贵物品,或者用来表达对某些计划或项目未能完全实现的遗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刀,断珪缺璧, 昔日繁华,今成残梦。”
想象一幅画面:一件古老的玉器,部分断裂,部分缺损,周围是静谧的博物馆环境,这种场景会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无情。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broken mirror”(破碎的镜子),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有类似的比喻意义,即完美状态的破坏。
断珪缺璧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损坏,也反映了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和对缺陷的遗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珪】 ①。
3.
【缺】
(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 、 《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 、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 缺啮、 缺坏、 缺触、 缺唇、 缺圮
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 、 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 缺势、 这本书缺两页
4.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