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01
断纸余墨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书写或绘画过程中,纸张被撕断或裁剪后留下的墨迹。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创作过程中未完成或中断的部分,或者是作品完成后留下的痕迹。
在文学中,断纸余墨 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故事或诗句未完的意境,或者是作者情感的未尽之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艺术或文学讨论的场合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书法或绘画,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作品的瑕疵或未完成的部分。
断纸余墨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断纸”和“余墨”两个词组合而成,描述的是纸张断裂后留下的墨迹。在古代,由于纸张珍贵,即使断裂也常被继续使用,因此这个词汇也隐含了节约和延续的意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断纸余墨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被赋予更多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味,如 unfinished beauty(未完成之美)或 the beauty of imperfection(不完美之美)。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完成事物的遗憾。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未竟的梦想和未说出口的话,以及艺术作品中那些引人深思的留白。
在我的写作中,我曾使用断纸余墨 来形容一个故事的开放式结尾,让读者自行填补故事的空白,增加了作品的互动性和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断纸余墨,未竟的诗行,
在时间的河流中,静静流淌。
每一笔未完,都是心灵的呼唤,
在无尽的夜空中,寻找着回响。
视觉上,断纸余墨 让我联想到一幅画作中被撕裂的纸张和散落的墨迹,给人一种破碎而美丽的感觉。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风吹过纸张的沙沙声,或者是墨水滴落在纸上的滴答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unfinished work" 或 "fragmented art",但它们没有断纸余墨 这种特定的东方美学和文化内涵。
断纸余墨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痕迹,更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我
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至于~,人争宝焉。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
3.
【馀】
姓
【组词】
4.
【墨】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墨,书墨也。 、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 、 《周礼·占人》-史占墨。 、 《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致其墨。
【组词】
墨丸、 墨本、 墨工、 墨妆、 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