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1:54
词汇“校登”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可能的组合和语境中进行推测和解释。
“校登”可能是由两个汉字“校”和“登”组合而成的词汇。其中,“校”可以指学校、校对、校正等含义,而“登”则有登高、登记、登载等含义。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校登”可能指的是在学校进行登记或者是在某个系统中进行校对和记录的行为。
由于“校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教育领域,它可能指的是学生入学时的登记过程;在出版或编辑领域,它可能指的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校对并记录的过程。
同义词:登记、记录、校对 反义词:删除、取消
由于“校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特定领域或地区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组织内部使用的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校登”可能被用于描述特定的行政或管理流程,例如在学校管理中,它可能指的是学生信息的登记和管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校登”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是一个描述性词汇,用于特定的行政或管理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涉及到学校或组织的登记过程,可能会使用到“校登”这个词汇。例如,新生入学时需要完成的各种登记手续。
在创作中,可以将“校登”用于描述某个特定的登记或校对场景,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神秘组织的入会仪式,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校登”程序。
由于“校登”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登记表格或校对标记;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登记时的键盘敲击声或校对时的讨论声。
由于“校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类似的词汇,可能需要具体分析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
“校登”作为一个可能的组合词汇,其使用范围可能非常有限,主要在特定的行政或管理活动中。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特定领域的术语和流程。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登】
(象形。本义:上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登,上车也。 、 《尔雅》-登,陞也。 、 《礼记·玉藻》-登车则有光矣。 、 《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