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2:56
词汇“校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校”通常指学校、校对、校正等含义,而“武”则与武术、武力、武士等相关。将两者结合,“校武”可能指的是与学校或教育相关的武术活动,或者是对武术技能的校正和提升。
“校武”可能指的是在学校或教育机构中进行的武术训练或比赛,或者是对于武术技能的精确校正和提高。
在文学作品中,“校武”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学校或武馆内部的武术比赛或训练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武术社群或学校中。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武术教育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指代相关的训练活动。
同义词可能包括“武术训练”、“武艺比拼”等,而反义词则较难确定,因为这个词汇本身不太常用。
由于“校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校”和“武”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特定的武术活动。
在**传统文化中,武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校武”可能与传统的武术教育和训练有关。在现代社会,随着武术的普及和体育化,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武术学校或体育活动中。
提到“校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武术的严谨训练和竞技精神,以及对武术技能的追求和尊重。
由于“校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如果参与过武术训练或比赛,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所体会。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校武”作为一个场景或主题,描述武术学校中的训练和比赛,展现学生们的努力和成长。
提到“校武”,可能会联想到武术学校中的训练场景,如学生们在操场上练拳法,或者在室内练剑术,伴随着武术动作的节奏和呼吸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武术训练和比赛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校武”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主要与武术教育和训练相关。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以准确理解和表达其含义。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