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6:24
词汇“校益”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校”和“益”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校益”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学校带来的益处或利益。在这里,“校”指的是学校,而“益”则表示益处、好处。
由于“校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教育领域,它可能被用来强调学校教育对个人或社会的积极影响。
由于“校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记录。它可能是近年来随着教育话题的讨论而出现的词汇。
在重视教育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校益”可能被用来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正面影响。
提到“校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教育的重要性、知识的传承以及个人成长的美好愿景。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讨论教育投资回报时提到“校益”,强调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校益”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学校教育对个人命运的改变。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学校环境、学生学习场景,以及教育成果的展示,来体现“校益”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播放学校铃声、课堂讨论声等,来增强“校益”的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强调教育益处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校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强调教育价值和学校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教育相关的观点和情感。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益】
(会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从皿,从水。“水”已隶变。本义:“溢”的本字。水漫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水,浮于四,会意。字亦作溢。-益,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