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59:06
“杨令公”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将领杨业,他是北宋初年的名将,因其忠诚和英勇而被后人尊称为“杨令公”。在字面意思上,“令公”是对有功勋的官员或将领的尊称,“杨”则是指杨业本人。
在文学作品中,“杨令公”常常被用来指代杨业,尤其是在描述北宋历史或战争题材的作品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爱好者或研究者的交流中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杨令公”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符号。
同义词:杨业、杨将军、杨忠武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概念,可能会使用“叛徒”或“懦夫”等词汇。
“杨令公”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自于历史人物杨业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一个固定的称谓。
在文化中,杨令公代表了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在《杨家将》等传统故事中,他的形象被进一步神化,成为了民族英雄的象征。
提到“杨令公”,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忠诚和英勇的形象,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的敬仰和自豪感。在个人情感上,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参与历史相关的讨论或活动,可能会使用“杨令公”这个词汇来指代杨业,尤其是在讲述《杨家将》的故事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杨令公,忠魂不朽,战旗飘扬在历史的长河。”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的画面,或是杨令公的雕像。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声或是讲述杨令公故事的评书。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杨令公”的词汇,但类似的尊称和英雄形象在各种文化中都有存在,如古希腊的“赫拉克勒斯”或日本的“源义经”。
“杨令公”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称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忠诚和英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个人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杨】
(形声。从木,昜(yáng)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引证】
《说文》-杨,杨木也。 、 《尔雅》-杨,蒲柳。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