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51
断圭碎璧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断裂的圭玉和破碎的璧玉”。圭和璧都是古代的玉器,圭为长条形,璧为圆形,两者都是古代贵族用于祭祀和礼仪的重要器物。因此,“断圭碎璧”比喻珍贵的东西被破坏或失去,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毁灭或损失。
在文学作品中,“断圭碎璧”常用来形容文化遗产的丧失、历史的断裂或重要人物的逝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珍贵物品的损失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文物保护,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同义词:毁于一旦、化为乌有、灰飞烟灭 反义词:完好无损、保存完好、安然无恙
“断圭碎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玉器的重视。在古代**,玉器不仅是贵族的象征,也是礼仪和祭祀的重要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任何珍贵事物的损失。
在文化中,玉器一直被视为吉祥和尊贵的象征。因此,“断圭碎璧”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强调了对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珍贵事物的丧失。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断裂、文化的消失或个人的巨大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遗产或个人损失时,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断圭碎璧”来表达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哀悼:
岁月如梭,断圭碎璧,
昔日繁华,今成灰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玉器破碎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的失落。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古琴曲,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包括对珍贵物品或文化遗产损失的描述,如英语中的“lost treasures”或“cultural devastation”。
“断圭碎璧”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损失,也反映了文化和历史的断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虽寂寥片言,断圭碎璧,犹可宝也。
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弥见珍奇。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瑞贽珪者兑上。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孰为珪璋。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以青圭礼东方。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汉书·郊祀志上》-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组词】
圭瑞、 圭壁
3.
【碎】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碎,细破也。 、 《庄子·人间世》-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 《荀子·法行》-毂已破碎。 、 《列子·黄帝?-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组词】
碎首、 碎折、 碎扯百裂、 碎身粉骨
4.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