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0:51
词汇“厌愤”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厌”和“愤”。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厌愤”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厌愤”字面意思是指因极度不满或厌恶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其中,“厌”表示厌恶、不喜欢,“愤”表示愤怒、愤慨。结合起来,“厌愤”描述了一种深层次的不满和愤怒。
“厌”和“愤”都是古代汉语中就存在的词汇。“厌”最初指饱足,后引申为厌恶;“愤”则一直指愤怒。两者结合成“厌愤”,描述一种因厌恶而产生的愤怒情绪。
在**文化中,“厌愤”常常与对不公和不道德行为的反应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厌愤”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让人联想到压抑、不满和爆发。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不公或不道德的行为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厌愤,这种情绪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厌愤”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厌愤如烈火,
在心中燃烧不息。
对不公的抗争,
是我不屈的誓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entment”或“indignation”,它们都表达了因不满而产生的愤怒情绪。
“厌愤”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绪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厌愤”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1.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2.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