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5:42
词汇“厌应”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厌”通常表示“厌恶”或“不喜欢”,而“应”可以表示“回应”或“反应”。因此,如果我们尝试构建一个含义,“厌应”可能指的是对某事物或情况的厌恶反应。
“厌应”可能指的是一种消极的、不情愿的或厌恶的反应或回应。
由于“厌应”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在文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人物对某种情境的强烈反感;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对某事的极度不耐烦或厌恶;在专业领域,如果存在这样的术语,它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负面反应机制。
由于“厌应”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厌”和“应”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厌应”可能被用来描述对某种普遍不受欢迎的事物的反应,例如对官僚主义的厌应。
“厌应”可能引发对持续不满或压力的联想,带来一种沉重或压抑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对重复的负面**或环境产生厌应,这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厌应”来表达对现代生活快节奏和重复性的反感:
在这喧嚣的城市,
我对无尽的重复感到厌应,
渴望一片宁静的绿洲。
结合图片,可以使用“厌应”来描述对单调、重复图像的视觉疲劳;结合音乐,可以是对重复旋律的听觉厌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厌应”的词汇,但会有描述类似情感状态的词汇。
“厌应”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定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创造性的工具,用来描述特定的情感状态或反应。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多功能性和表达的丰富性。
1.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