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2:24
“不愤不启”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述而》。字面意思是“不感到愤慨就不会有所启发”。基本含义是指只有当一个人内心感到不满或愤慨时,才会寻求改变或获得新的认识和启发。
“不愤不启”源自《论语》,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通过内心的不满激发改变和学*——始终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在社会变革和个人成长中,内心的不满往往是推动进步的关键因素。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于面对困难、不断寻求进步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或挑战时,不要沉默或退缩,而应积极寻求改变。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待遇,正是这种愤慨促使我反思并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真正体会到了“不愤不启”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愤不启”融入到描述主人公内心挣扎和成长的诗句中,如:“在黑暗中摸索,愤慨点燃心火,不愤不启,终见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背后是黑暗,前方是光明,象征着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觉醒。音乐上,可以选择激昂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愤慨和寻求改变的决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需要是发明之母)来表达,强调面对困难时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不愤不启”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内在动机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学*中的知识点,更是指导我们面对生活挑战的智慧。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追求进步。
这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不作不发”这八个字的含义。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启】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pū)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启,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