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23
厌恶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对某人或某事物感到极度的不喜欢或反感。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通常是由于某种行为、特质或事物的性质引起的。
在文学作品中,“厌恶”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情感冲突。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直接表达对某事的不满或拒绝。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情感反应。
同义词中,“反感”可能稍显中性,而“憎恶”则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厌恶”完全相反的积极情感。
“厌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构成部分“厌”和“恶”均含有否定或不喜欢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细微的语义变化。
在某些文化中,表达厌恶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恰当,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然而,在其他文化中,直接表达厌恶可能被认为是诚实和直率的体现。
“厌恶”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不愉快、排斥和逃避的情感。它可能触发对某些负面经历的回忆,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对某些食物、行为或社会现象感到厌恶。例如,对浪费资源的行为感到厌恶,可能会促使我们采取环保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枯萎的花朵,对那虚伪的言语,我心中充满了厌恶。”
视觉上,“厌恶”可能让人联想到扭曲的面孔或逃避的身体姿态。听觉上,可能是尖锐的拒绝声或呕吐的声音。
在英语中,“disgust”与“厌恶”有相似的含义,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强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厌恶”是一个强有力的情感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表达内心的反感,还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增强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1.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