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9:25
词汇“守愿”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即“守”和“愿”。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这两个字,守愿可以理解为坚守或维护自己的愿望或承诺。
由于“守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守”和“愿”这两个字在汉语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分别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
在**文化中,坚持和守信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守愿可以被视为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守愿可能让人联想到坚持不懈、忠诚和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守愿可能体现在坚持自己的学*计划、职业目标或个人承诺等方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我守愿如初,星辰见证,不渝的誓言。”
守愿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星空,象征着永恒和不变。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keep one's promise”或“stay true to one's wish”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守愿作为一个词汇,强调了坚持和维护个人愿望或承诺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