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56
词汇“奸态”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带有贬义色彩,用于描述某人表现出不诚实、狡猾或阴险的行为或态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奸态”进行深入分析:
“奸态”字面意思是指奸诈的态度或行为。其中,“奸”指的是不诚实、狡猾,而“态”则是指态度或状态。因此,“奸态”整体上描述的是一种不正直、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或心理状态。
“奸态”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含义相对固定,主要用于描述不诚实的行为或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保持着其贬义的特性。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礼智信”,因此“奸态”这种不诚实的行为是被社会所不齿的。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意识的增强,对于表现出“奸态”的行为,社会普遍持批判态度。
提到“奸态”,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阴险、不可信任的形象,这种词汇往往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表现出“奸态”,我们可能会选择保持距离,避免与其深交,以免受到欺骗或伤害。
在创作中,可以将“奸态”用于描绘复杂的人物心理,或者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视觉上,“奸态”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等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狡诈的笑声或话语。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可能用“devious behavior”或“sly attitude”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奸态”作为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词汇,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不诚实和狡猾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类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
2.
【态】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態,意态也。 、 《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柔远能迩。 、 《荀子·成相》。按:“诈态也。”-人之态不如备。 、 张衡《西京赋》-尽变态乎其中。 、 《楚辞·大招》-滂心淖态。 、 傅毅《舞赋》-狗偷致态。 、 《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 、 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 《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 、 唐·杜牧《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密则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