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5:10
守戍: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守”意味着保卫、守护,而“戍”指的是军队驻守边疆。结合起来,“守戍”通常指军队或士兵在边疆或要塞驻守,保卫国家安全。
在文学作品中,“守戍”常用来描绘边疆士兵的忠诚和牺牲,如“守戍边疆,忠诚不渝”。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或历史讨论中会经常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历史学,“守戍”是一个精确描述军事行动的术语。
同义词:驻守、保卫、守护 反义词:撤退、放弃、失守
“守”和“戍”都是古代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军事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守戍”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军事和保卫的含义,但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守戍象征着忠诚和牺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的重要象征。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守戍的士兵常常被描绘为英雄。
“守戍”这个词让人联想到边疆的孤独和艰苦,以及士兵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悲壮和崇高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国家安全或军事历史时,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守戍的月光下,忠诚的影子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边疆的风景和士兵的身影;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音乐来增强“守戍”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守戍”可以翻译为“garrison”或“guard”,但这些词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和联想可能与中文中的“守戍”有所不同。
“守戍”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军事行动,也承载了忠诚和牺牲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戍】
(会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象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防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戍,守边也。 、 《管子·地数》-武王立重泉之戍。 、 《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
【组词】
戍人、 戍守、 戍客、 戍逻、 戍役、 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