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7:44
词汇“应瑞”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应瑞”这个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应”和“瑞”。
结合起来,“应瑞”可以理解为“应验的吉祥之兆”或“顺应吉祥的征兆”。
由于“应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吉祥的或征兆得到了验证。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背景下。
由于“应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不过,从单个汉字的角度来看,“应”和“瑞”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在**文化中,吉祥的征兆通常被认为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因此,“应瑞”可能会在庆祝活动或重要节日中被提及,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应瑞”这个词组可能会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吉祥和好运相关联。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喜庆的场合和美好的未来。
由于“应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不过,在特定的文化或**活动中,可能会听到或使用这个词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应瑞”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描绘一个美好的开始或转折点。
由于“应瑞”与吉祥和好运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喜庆的色彩(如红色)和欢快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应瑞”的词汇,但类似的吉祥和好运的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
“应瑞”这个词组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们对吉祥和好运的追求和期望。在学*和使用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瑞】
(形声。从玉,耑(zhuān)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瑞,以玉为信也。 、 《周礼·典瑞》。注;“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掌玉瑞器之藏。 、 《周礼·小行人》-成六瑞益王所用镇圭也。 、 《礼记·礼器》-以圭为瑞。 、 《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请瑞。
【组词】
瑞珪、 瑞节、 瑞令、 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