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3:40
“吞九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吞下九个鼎”,其中“九鼎”在**古代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和尊严。因此,这个成语比喻某人或某势力企图夺取最高权力或控制整个国家。
在文学作品中,“吞九鼎”常用来形容野心勃勃的人物或势力,如历史小说中描述权臣或叛军企图篡位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或历史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用于分析权力斗争和政治野心。
“吞九鼎”源自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特别是与“九鼎”相关的传说和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任何企图控制或夺取最高权力的行为。
在**文化中,“九鼎”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因此“吞九鼎”反映了人们对权力斗争和政治野心的普遍关注。这个成语在社会和政治讨论中经常被用来警示权力滥用和野心膨胀的危险。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危险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权臣和叛乱,以及那些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比喻来描述某些人的野心和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中藏着吞九鼎的梦,夜夜在权力的海洋中航行。”
想象一个宏伟的宫殿中,九个巨大的鼎排列着,象征着国家的权力。音乐可以是一种庄严而紧张的交响乐,反映出权力斗争的紧张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ize the throne”或“take over the kingdom”,都表达了类似的权力夺取的概念。
“吞九鼎”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权力和野心的主题,它在文学和历史讨论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加深了对权力斗争和社会动态的理解。
1.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2.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3.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