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0:4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20:43:29
“吝情”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情感上吝啬或不愿意表达情感。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情感表达上显得保守、拘谨,不愿意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或对他人的情感给予回应。
在文学作品中,“吝情”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某人对待爱情、友情或亲情时表现得不够热情或不够坦诚。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够大方或不够真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吝情”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同义词中,“冷漠”强调缺乏情感反应,“保守”和“拘谨”侧重于行为上的谨慎和限制,“内敛”则更多指情感的内在化。反义词中,“热情”和“大方”强调情感的积极表达和慷慨,“坦诚”和“开放”则侧重于情感的直接和无保留的表达。
“吝情”一词源于汉语,由“吝”和“情”两个字组成。“吝”字原意为吝啬、舍不得,而“情”字指情感、感情。随着语言的发展,“吝情”逐渐被用来形容在情感表达上的吝啬或保守。
在**传统文化中,含蓄和内敛被视为美德,因此“吝情”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化特征。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吝情可能被认为是不利于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
“吝情”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冷漠、疏远和难以接近的情感状态。它可能引发一种负面情感反应,如失望或沮丧,尤其是在期望得到情感回应的场合。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吝情的人,他们在表达情感时显得犹豫不决,这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深度和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影子,吝情地不愿与我共舞,夜风轻拂,却带不走心中的孤寂。”
视觉上,“吝情”可能让人联想到冷色调的画面,如灰色的天空或寂静的街道。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音乐或沉默的对话。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情感表达的态度各异。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倾向于直接和开放的情感表达,而东方文化可能更倾向于含蓄和内敛。
“吝情”这个词揭示了情感表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动态,促进更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1.
【吝】
(形声。从口,文声。本义:顾惜,舍不得)。
同本义(爱惜过分,当耗费的舍不得耗费,该使用的舍不得使用)。
【引证】
《说文》。字亦作恡,作悋。-吝,恨惜也。 、 《方言十》-凡贪而不施或谓之悋。悋,恨也。 、 《易·蒙》-以往吝。 、 《易·说卦》-坤为吝啬。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论语》。皇疏:“难惜之也。”-出纳之吝。 、 《孔子家语·致思》。注:“啬甚也。”-商甚恡于财。 、 《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 袁枚《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马中锡《中山狼传》-又何吝一躯以啖我而全微命乎?
【组词】
吝色、 吝情
2.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