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04
“吞凤之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能够吞食凤凰的才能,比喻具有非凡的才华或能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极高,超乎寻常,能够做出非凡的成就。
在文学作品中,“吞凤之才”常用来赞美文学家、艺术家或学者的卓越才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杰出才能。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界或艺术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内具有卓越成就的人。
同义词:
反义词:
“吞凤之才”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受到了古代神话中凤凰的象征意义的影响。凤凰在文化中象征着吉祥、高贵和非凡,因此“吞凤”这一形象被用来比喻极高的才能。
在文化中,凤凰是吉祥和尊贵的象征,因此“吞凤之才”这个成语也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它反映了人对于才能和成就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卓越人才的赞美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做出非凡成就的人,他们的才能和努力值得我们学*和尊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在音乐领域具有吞凤之才的老师。他的音乐造诣深厚,教学方法独特,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吞凤之才,笔下生花, 诗行间,流淌着智慧的火花。 墨香飘逸,字字珠玑, 才华横溢,令人叹为观止。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挥洒自如,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段激昂的音乐,旋律中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genius”或“a prodigy”,但这些词汇没有“吞凤之才”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吞凤之才”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卓越才能的赞美,也是对*文化中对于才能和成就的高度重视的体现。它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境的深度和广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提升我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
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1.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2.
【凤】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凤,神鸟也。朋,古文凤。 、 《书·益稷》-凤皇来仪。 、 《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凤皇于飞。 、 宋玉《对楚王问》-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组词】
凤求凰;凤子、 凤舸、 凤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