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0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01:19
吝惜:指过分爱惜,不愿意轻易使用或给予。通常用于形容对财物、时间、精力等的过分珍惜,不愿意分享或使用。
“吝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为“舍不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对财物或资源的过分珍惜。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美德,因此“吝惜”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正面的。然而,过度吝惜也可能被视为小气和不慷慨。
“吝惜”一词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小气、不愿意分享的形象。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谨慎和理性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对工作时间非常吝惜,每次加班都显得非常不情愿,这影响了团队的合作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吝惜”融入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晨露吝惜每一缕阳光,不愿轻易蒸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紧紧握住硬币的手,表达“吝惜”的视觉形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节奏缓慢、节制的音乐来表达“吝惜”的情感。
在英语中,“吝惜”可以对应为“stingy”或“miserly”,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常带有负面含义。
“吝惜”是一个描述过分珍惜资源的词汇,其使用范围广泛,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吝惜”的多种用法和情感联想,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吝】
(形声。从口,文声。本义:顾惜,舍不得)。
同本义(爱惜过分,当耗费的舍不得耗费,该使用的舍不得使用)。
【引证】
《说文》。字亦作恡,作悋。-吝,恨惜也。 、 《方言十》-凡贪而不施或谓之悋。悋,恨也。 、 《易·蒙》-以往吝。 、 《易·说卦》-坤为吝啬。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论语》。皇疏:“难惜之也。”-出纳之吝。 、 《孔子家语·致思》。注:“啬甚也。”-商甚恡于财。 、 《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 袁枚《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马中锡《中山狼传》-又何吝一躯以啖我而全微命乎?
【组词】
吝色、 吝情
2.
【惜】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惜,痛也。 、 《楚辞·惜誓序》-惜者,哀也。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为陛下惜之。 、 宋·苏洵《六国论》-惜其用武不终。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岁月为可惜。
【组词】
可惜、 痛惜、 惜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