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16
“援笔立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拿起笔来立刻就能写成文章。这个成语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能力强,能够迅速完成高质量的作品。
在文学语境中,“援笔立就”常用来赞美作者的才华和写作速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专业能力或反应速度。在专业领域,如新闻写作或学术论文撰写,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能够快速产出高质量内容的人。
“援笔立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文人对写作能力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也用于形容其他领域的快速反应和高效能力。
在*文化中,写作一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援笔立就”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文人才华的尊重和推崇。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鼓励人们在各个领域展现快速学和高效工作的能力。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钦佩和羡慕。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压力下迅速产出高质量作品的人,这种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报告,且质量极高。他的这种“援笔立就”的能力让我深感敬佩,并激励我在自己的工作中也追求高效和高质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文思如泉涌,援笔立就篇。
字字珠玑落,句句意绵绵。
想象一位作家坐在书桌前,笔尖在纸上飞舞,迅速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这种视觉联想让人感受到创作的激情和速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e with ease”或“compose effortlessly”,但这些表达没有“援笔立就”那种强调速度和质量的意味。
“援笔立就”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人才华的赞美,也是对高效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肯定。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欣赏和学高效工作的艺术。
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就,证引该洽。
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一气浑成。
1.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4.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