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4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7:35
环境背景值:这个词汇通常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中使用,指的是某一地区或环境中某种物质的基准浓度或水平,这个值通常被用作评估环境污染或变化的标准。它反映了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中该物质的正常含量。
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监测和评估中,“环境背景值”是一个关键参数,用于判断污染物是否超标。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讨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能会间接提及。在口语中,除非涉及相关专业讨论,否则不太可能使用这个词汇。
同义词:基准值、自然含量、环境基准 反义词:污染水平、超标值
“环境背景值”这个词汇是现代环境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和环境问题的凸显,这个概念逐渐被引入并标准化。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环境背景值”成为了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环境背景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报告和新闻中的相关数据,从而做出更环保的生活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将“环境背景值”比喻为大自然的脉搏,每一次超标都是对自然平衡的冲击。
想象一片未受污染的森林,鸟鸣声和溪流声交织,这可以被视为“环境背景值”的视觉和听觉体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background concentration”或“baseline level”,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环境背景值”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概念,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环境的状态,还指导我们如何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讨论和传播环保信息。
1.
【环】
(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环,璧也。 、 《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肉好若一谓之不。 、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 、 《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
【组词】
环佩、 环玦、 环琨、 环塡
2.
【境】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境,疆也。 、 《吕氏春秋·赞能》-至齐境。
3.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
4.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
5.
【值】
(形声。从人,直声。字本作“直”。本义:措置,放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值,措也。 、 《说书丛录》-值,本作直。…值与置同,故《说文》训值为措,训措为置,互相转注,其音义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