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8:48
援用:动词,指引用、借用或依据某种权威、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论述。
援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伸手相助”,后来引申为“引用、借用”。在现代汉语中,其意义进一步细化,特指在论述中引用权威或证据。
在学术和法律领域,援用是诚信和专业性的体现。在文化交流中,援用经典文学作品或历史**可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历史传承感。
援用往往给人以严谨、权威的印象,但也可能让人感到缺乏创新或过于依赖他人观点。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经常需要援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支撑我的论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援用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援用古人的诗句来表达现代情感,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援用可以联想到图书馆中翻阅古籍的场景,或是法庭上律师引用法律条文的声音。
在英语中,“援用”可以对应为“cite”或“quote”,在不同文化中,援用的方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援用是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也体现了对前人智慧的尊重。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援用的技巧对于提升论述的质量至关重要。
1.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
2.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