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3
更弦易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更换琴弦,改变车轮的轨迹。基本含义是指改变方法或策略,以适应新的情况或解决问题。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采取新的措施或改变原有的做法。
更弦易辙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在古代,军队在行军时需要不断调整路线和策略,以应对不同的地形和敌情。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强调在面对变化时,灵活调整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更弦易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变通”和“适应”理念。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不断学和适应新的环境,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进取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固守旧有的方法,而是要勇于创新和改变。这种积极的态度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因为旧有的方法无法解决问题而陷入僵局。最终,我们决定更弦易辙,采用新的技术和流程,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并取得了项目的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更弦易辙融入到描述自然界变化的诗句中:
春风拂面,万物更弦易辙,
花开花落,岁月流转不息。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描绘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放下旧有的工具,拿起新的工具,开始新的旅程。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充满希望和变化的乐曲,象征着新的开始和转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change one's tune" 或 "shift gears",都表达了改变策略或方法的意思。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强调在面对变化时,灵活调整的重要性。
更弦易辙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表达工具,也是一个深刻的思想理念,鼓励我在面对挑战时,勇于创新和改变。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不断适应和创新的价值。
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
要以学力为浅深,其大旨罔有不同,固无俟于~也。
1.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2.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 、 《文选·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 、 《韩非子·观行》-故佩弦以自急。 、 《淮南子·人间训》-引弦而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组词】
弦箭、 弦栝
3.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4.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