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18:15
词汇“更唱叠和”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主要用于描述音乐或诗歌的和谐与重复之美。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更唱叠和”字面意思是指音乐或诗歌中的旋律或诗句不断重复,且每次重复都有所变化,形成一种和谐而富有层次的美感。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艺术作品中的和谐与变化相结合的特点。
“更唱叠和”源自古代的音乐理论,特别是在诗词和音乐的创作中,强调的是通过重复和变化来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演讲、文学创作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和诗歌被视为高雅艺术,强调和谐与变化。因此,“更唱叠和”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艺术作品应该既有重复的稳定性,又有变化的创新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和谐、优美和富有层次感的情感体验。它让人联想到古典音乐的旋律,或是古典诗词的韵律,带来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艺术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演讲者或作家的技巧,他们能够通过重复和变化来吸引和保持听众或读者的兴趣。
在创作一首诗或一段音乐时,我可能会尝试运用“更唱叠和”的原则,通过重复某些元素并加以变化,来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结合古典音乐的旋律或古典诗词的韵律,可以创造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和谐美感,如通过动画或视频来展示音乐的重复和变化。
在西方音乐理论中,类似的
吾昔在中州文物府中更唱叠和者,为何如耶?
1.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2.
【唱】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唱,导也。 、 《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取其唱予和女。 、 《荀子·乐论》-唱和有应。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组词】
唱和
3.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曡,重也,积也。 、 《书·太元乐》。注:“积也。”-阳始出奥舒、曡。 、 《文选·左思·吴都赋》-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组词】
叠石为山;叠暴、 叠字、 叠雪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