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7:16
“三更半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深夜时分,具体来说,“三更”是**古代计时法中的一个时段,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因此,“三更半夜”通常用来形容非常晚的时间,尤其是指深夜或凌晨。
“三更”源自**古代的计时系统,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更半夜”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表达,用来形容深夜。
在**传统文化中,“三更半夜”常与鬼怪、幽灵等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经常出现。
这个词汇常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孤独、寂静和不可预知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三更半夜”来形容那些熬夜工作的经历,或者描述某个特别晚的聚会结束时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更半夜,星辰寂寥,心事如潮,独自徘徊在无人的街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dead of night”,虽然在时间上没有精确对应,但同样用来形容深夜的静谧和孤独。
“三更半夜”这个词汇不仅精确地描述了时间,还带有丰富的文化和情感色彩。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汉语的深度和细腻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他常常工作到~。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3.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4.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