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11
“吃糠咽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吃粗糙的糠皮和难以下咽的菜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极其贫困,饮食条件极差,通常指人们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吃糠咽菜”常用来描绘贫苦农民或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目前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历史时期或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平。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饥寒交迫”强调同时遭受饥饿和寒冷,“穷困潦倒”则强调经济上的极度困难。
“吃糠咽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农民在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反映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中,这个词汇有助于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坚韧和顽强。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困难时期的生活状态,或者在讨论历史**时作为一个生动的比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吃糠咽菜的日子,铸就了不屈的灵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贫瘠土地上农民艰难生活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稻田的声音,或是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劳作的喘息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live from hand to mouth”(勉强糊口)在英语中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吃糠咽菜”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的生活状态,也提醒我们珍惜现代的物质生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帮助我们理解和同情过去人们的生活境遇。
不回老家吧,死想家乡。总觉得只要回到家乡,~也比流落在外乡好。可是一回到家乡呢,见到幼年时候的老朋友们,过著烟心的日子,又觉得起心眼里难受。
1.
【吃】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吃,言蹇难也。 、 《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吃。
【组词】
吃子、 吃吃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2.
【糠】
(形声。从米,康声。本义:从稻、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壳)。
本作“穅”,“康”。谷的外壳。
【引证】
《墨子·公输》-邻有糠槽而欲窃之。
3.
【咽】
填塞;充塞。
【引证】
汉·刘向《新序》-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 、 唐·裴鉶《传奇·姚坤》-乃饮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垲石咽其井。
【组词】
咽人、 咽气、 咽哽
4.
【菜】
(形声。采声。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内类、蛋 类及其熟食在内了。本义:蔬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 《礼记·学记》。注:“芹藻之属。”-皮弁祭菜。 、 《礼记·月令》-习舞释菜。 、 《仪礼·士昏礼》-乃奠菜。 、 《荀子·富国》-古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
【组词】
种菜;干菜、 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