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58:43
下咽 是一个动词,字面意思是指将食物或液体通过喉咙送入食道的过程。这个动作通常是在吞咽的过程中发生的,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自然步骤。
“下咽”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下”表示向下的动作,“咽”指喉咙。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用来描述吞咽的动作,至今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下咽”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吞咽困难可能被视为内心挣扎或情感压抑的象征。
“下咽”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困难、紧张或不适。在情感上,它可能与焦虑、恐惧或不适感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公开演讲前感到极度紧张,那时每一次下咽都感觉异常艰难,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下咽,每一颗星辰都是过往的泪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艰难地下咽食物的画面,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紧张的音乐,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下咽”可以对应为“swallow”,但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动作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
“下咽”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情感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咽】
填塞;充塞。
【引证】
汉·刘向《新序》-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 、 唐·裴鉶《传奇·姚坤》-乃饮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垲石咽其井。
【组词】
咽人、 咽气、 咽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