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8:34
“引虎拒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引入**以抵御狼。这个成语比喻采取一种危险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威胁,但这种方法本身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或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采取可能导致更大问题的策略。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别人不要采取短视或冒险的行动。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商业策略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那些看似有效但实际上可能带来更大风险的政策或决策。
“引虎拒狼”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形容那些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采取可能导致更大问题的策略。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危害。在社会决策中,这个成语提醒政策制定者要考虑政策的长期影响,避免短视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示和担忧,因为它揭示了一种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的行为模式。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面对问题时要考虑长远影响,不要因为眼前的便利而采取可能带来更大风险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引虎拒狼”融入描述人们在困境中采取的冒险策略,如:
在危机的边缘,他选择了引虎拒狼,
希望一时的安宁,却不知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狼和虎之间,面临选择。音乐上,可以选择紧张或悬疑的音乐来增强这种决策的紧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意思是从一个困境跳入另一个更大的困境。
“引虎拒狼”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在决策时需要考虑长远影响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决策情境,避免短视和冒险的行为。
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4.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