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3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39:08
“扑朔迷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兔子奔跑时,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难以分辨雌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复杂多变,难以辨明真相或理解其本质。
“扑朔迷离”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原意是形容兔子奔跑时的状态,后引申为形容事物的复杂性。
在**文化中,“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复杂性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该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困惑和好奇,激发人们对事物真相的探索欲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扑朔迷离的商业案例,各方利益错综复杂,最终通过深入调查才得以解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事扑朔迷离间,人心难测如深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迷雾中的森林,路径扑朔迷离,引人探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神秘或悬疑的音乐,增强扑朔迷离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或“convoluted”,但“扑朔迷离”更具有文学色彩和历史底蕴。
“扑朔迷离”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准确地描述复杂多变的事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并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敌军却始终~,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从前北方地区因为遭到外族入侵,朝廷只好到每家都征兵,木兰见家里父亲年迈,弟弟很少,只好女扮男装从军,立下很大战功回家,都没有知道她是女人,自豪地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
3.
【迷】
(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迷,惑也。 、 《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 《韩非子·解老》-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 、 《离骚》-及行迷之未远。 、 《楚辞·惜诵》-迷不知宠之门。 、 《聊斋志异·促织》-迷其所在。 、 《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 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若迷。 、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
【组词】
迷离徜彷、 迷罔;迷岸
4.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