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0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8:57
季常之惧 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字面意思是“季常的恐惧”,其中“季常”指的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因其字季常,而“惧”则是恐惧的意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持续的恐惧或担忧。
在文学作品中,季常之惧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面对长期压力或不确定性时的内心恐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季常之惧 这个成语源自苏轼的笔记《东坡志林》,记载了陈慥因为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被误解而产生的持续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长期恐惧或担忧。
在传统文化中,恐惧和担忧是常见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变化时。季常之惧** 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稳定和安全的渴望。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长期压力时的无助和焦虑。它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并在必要时寻求帮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工作的不确定性而感到季常之惧,这种持续的担忧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季常之惧悄然来袭,
心海波涛,无法平息。
想象一个阴暗的房间,一个人独自坐在角落,脸上写满了忧虑。背景音乐是低沉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ronic anxiety”或“persistent fea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持续的、难以摆脱的恐惧状态。
季常之惧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安全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增进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宋陈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陈慥颇为惧怕。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杨万石]生平有~。妻尹氏,奇悍,少迕之,辄以鞭挞从理……万石惧,长跽床下。
苏轼被贬至黄州,常与好友陈季常一起谈论文学。陈季常很好客,经常邀客人到家里,他的妻子是河东郡柳氏经常敲墙赶客,苏轼作诗“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笑陈季常怕老婆
1.
【季】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同本义(与“老”相对)。
【引证】
《说文》-季,少称。 、 《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 《白虎通》-季者,幼也。 、 《诗·召南·采蘋》-有齐季女。 、 《明史·太祖本纪》-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组词】
季女、 季父、 季指、 季弟
2.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